北伐之后国民党名义上的统治了全国,货币却一直得不到统一。不仅是政府,连军阀、钱庄、金融界都能各自发行货币。达数十种之多,可见是十分混乱的。1933年4月,国民政府引进了银本位制,废两改元,铸造银币。确立了银本位的地位。袁大头从1914年发行开始,几十年过去,依然是市场流行的硬通货。可见银元的地位在老百姓心中是非常高的。
而当时一名民国的工人一个月的薪水在20块大洋左右。大学教授在200到300元左右。按照购买力,租个好点的房子,一个月在五块钱左右。一块大洋能买十几斤大米、五斤猪肉、四十多个鸡蛋。普通的老百姓虽生活艰辛,但努努力还是过得去。
好景不长,1935年,国际金融危机开始。全世界的白银价格都在猛涨,中国因为各种原因,白银大量外流。银本位的货币制度很难维持。无奈,国民政府开始印刷纸币,将所有的货币都改成指定的钱币:法币!
根据记载,1937年的法币发行量是14亿元。100元的法币还是非常值钱的,足足可以买下两头牛。到抗战之后,国民政府吸收了大量的敌伪产业,同时具备600万盎司黄金,9亿美元等储备。按说只要正常发展,经济就可以复苏的。但是奈何当局昏招频出。强行高比例(1比200)兑换老百姓手中的储备券。让商人们利用此事大做文章。法币遭到哄抢。非常稀缺,国民政府开始加紧增发。没想到,一发不可收拾!
1937年法币的发行量仅仅是14亿元。到了1948年,法币的发行量达到了恐怖的663.69万亿元。同期物价上涨了3492万倍。工人们领工资从一两张纸币,到后来,开始用麻袋装钱。而法币的购买力理所当然的,跳崖般的下跌。从37年一百元买两头牛,到48年,一百万连个包子都买不到!仅仅十年时间。国民政府的货币制度彻底崩溃。
面对这种情况。国民政府铤而走险进行币制改革。废除法币,改发金圆卷。兑换比例达到了惊人的1比300万!但只用了五个月,就彻底破产。几个月的时间,足足印刷了80万亿的金圆卷。基本上和废纸没有区别。老百姓的生活完全没有任何保障,成天活在惶恐之中。也难怪国民政府会败的那么快了!
值得一提的是,金圆卷被当成废纸丢弃了。而像袁大头这类银元却是异常坚挺。在民间是最受欢迎的货币之一。一直到建国后的几年,还在使用。原因很简单。袁大头做工出色,含银量高,让人用着放心。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。信用的崩溃让老百姓不再相信国民政府。用脚投票也能让他们尝到滥发货币的恶果!